close

廚房是有魔力的地方
就像變魔術一樣把食材變成佳餚
整個家裡很難有其他地方能夠這麼容易輕鬆的同時讓五感同時敏銳的作用
眼睛觀察食材新鮮色彩 判斷水滾了冒煙了
聽煎肉滋滋作響的饗宴
摸或軟或硬天然食材
聞到香氣香味
最後品嚐
也只有廚房 能夠不著痕跡的將各種學科一次融入其中
比例精準的數學
各種化學物理變化的科學
擺盤 配色的美學
對事物敏感的文學
以前都說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我覺得小時候就接觸料理的孩子也是
品格教育隨著料理潛移默化
會洗菜切菜完成一道菜的成就感是孩子勇氣的種子
將自己被賦予的工作完成點滴累積責任感
好玩又有成就感會讓孩子更主動積極參與 奠定主動學習基礎
認識從食材到餐桌的歷程會更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 也懂得感恩
從備菜到清潔 做菜的過程需要細心耐心專注
做菜除了把自己餵飽 做給家人吃更是一種為他人服務精神
但這一切得經年累月在生活中實踐才能深刻的在生命中留下痕跡
小時候放學後幫忙洗菜或是買東西跑腿是日常
三餐在家開伙也是日常
等我們成為父母時 雙薪家庭不開伙才是日常
而DIY烘焙教室卻滿滿人氣
彷彿做料理=做點心=偶一為之體驗活動
玩玩麵粉做出漂亮又好吃的餅乾蛋糕當然是比動刀開火又熱又危險的廚房夢幻的多
如果因此引起興趣進入料理世界也是不錯
不過我還是希望孩子們學的是日常三餐料理
能夠餵飽自己 能夠正確的選擇食物
做點心可以當入門但真的是偶一為之就好
畢竟不能拿來當飯吃啊
一邊想著的同時想著我們在家和孩子常做的料理
除了做麵條,包水餃,捲壽司之外其實也是點心居多:蛋糕,餅乾,布丁,奶酪等等
那麼做餅乾比包水餃有趣嗎?就孩子們的反應看起來都很好玩! 只要能夠自己DIY都很開心!
不過我發現我們也是一時興起才會有[帶孩子做料理]的活動
於是,我開始了[親子共廚成為日常]的實驗
每天放學後回家就開始帶著孩子從認識食材,討論菜色(一種食材很多煮法,再和其他搭配起來更多元)再來洗米洗菜切菜...一起準備晚餐
當然這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不可能把孩子丟到廚房就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做
套一句以前研究所指導教授的名言 : 一天不要學太多 ; 每天都要學一點!!
每天都給一點小任務小挑戰,不知不覺中就變得很厲害了
當然,因為這是每天的日常,不可能悠哉花個半天去煮一餐
流程和效率是很重要的
透過事先規劃的流程再瑱上能讓孩子幫忙的部分 而且要確實分工輪流 (在廚房推擠爭吵是很危險的!)
以不耽誤到原本的用餐時間為原則
來進廚房吧!
全站熱搜